来源: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:2018年03月20日
“改革”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高频关键词。接受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和业内专家指出,40年来,改革开放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的改革做出全面部署,当前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其中,涉及民生、财税等领域的改革突破将成为今年改革的亮点。
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。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,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,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。政府工作报告对推进国资国企改革,支持民营企业发展,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,深化财税体制改革,加快金融体制改革,推进社会体制改革,健全生态文明体制等做出了具体的部署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对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表示,无论是高质量发展,还是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,都必须通过改革来实现。改革是一个社会共识,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。他指出,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,如何创新体制机制,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,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制度环境,尤为迫切和重要。
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,这也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、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重要保障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对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表示,过去五年来,我国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,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加快,出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,这些结构性变化都是依靠改革的不断推动和深化实现的。
新的改革图景已经徐徐展开。王一鸣等多位专家认为,今年民生、财税等领域改革的突破将成为亮点。
“总体而言,今年民生、财税等领域的改革力度将比较大。”王一鸣对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表示,健全地方税体系、改革个人所得税、增加子女教育和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等改革举措,都意义重大。
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两会“部长通道”上说,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有31处提到“税收”,其中今年推进的税收改革和减税举措有18项,是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用笔墨最多的,分量很重,力度很大。王军说,今年涉税改革举措覆盖面广,将惠及上亿的自然人和几千万家企业。同时政策指向更清晰,既着力降低制造业、交通运输业等实体经济税负,促进经济转型升级,又着力减轻小微企业和工薪阶层的税负,鼓励创业、促进消费、改善民生。
在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中,养老和医疗改革是民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。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。医保方面,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,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,一半用于大病保险。
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获悉,今年将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,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,协调推进医疗价格、人事薪酬、药品流通、医保支付改革,提高医疗卫生质量,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、医学部党委书记刘玉村表示,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世界共有难题。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已经做出巨大努力,但还存在很多难题。目前,城市里的大医院数量已经够多,条件也很不错。应推行分级诊疗制度,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。一定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有签约医生、家庭医生,能够提供最便捷、最直接的服务。
在“放管服”改革方面,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指出,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幅缩短商标注册周期的要求,工商总局将把这项工作作为“放管服”改革的一个重点。此外,今年将全面推进“证照分离”,大幅减少行政审批;大力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;进一步简化市场退出机制。
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方面,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所长胡明春认为,当前国有企业和军工科研院所改革进入深水区,建议加快国有企业和军工科研院所深化改革的步伐。
首先,对标国际先进企业,重构军工电子产业体系,打破军工电子行业条块分割的现状,通过重组、整合等模式,实现强强联合、优势互补,提升国际竞争力,稳步向国际一流企业迈进。其次,完善激励机制,稳步实施岗位分红权激励,研究员工持股等中长期激励措施,建立起短期、中期、长期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的复合激励模式,尊重知识、尊重创造,让创新人才名利双收,形成企业和院所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动力。
张占斌表示,当前,改革向深水区迈进,一些重大的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开始“啃硬骨头”,“希望这些步入深水区的改革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,进而释放出更大的改革红利,让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由流动”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天津港(集团)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、总裁梁永岑表示,过去五年国家治理模式、社会管理模式改革力度空前,但还有不少“硬骨头”,需要我们下更大的力气去研究解决。政府工作报告对2018年工作的建议方向明确、思路清晰、措施得力,相信能够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。